談癌不再色變

目前,癌症在香港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0%。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癌症在未來20年將增加57%,英國癌症研 究中心預測,我們2個人當中就有1個將在我們的有生之年發生癌症。大多數人都嚇得不敢談癌,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特此邀請Life Clinic醫療總監陳俊傑醫生,為我們揭開此話題的神秘面紗。在這次採訪中,他給了我們看待癌症的另一種方式,並給我們一些希望,患癌症可能不必被判死刑,而我們都擔心這點。

 

J: 為什麼人們會患上癌症?

S: 當大多數人想到癌症時,他們會認為這是在我 們的DNA中的隨機突變,說:「它可能發生在 任何人身上」和「如果你得到它,那只是運氣不好。」我寧願這樣想,身體有疾病發生,總 是有一個原因,而如果我們能得到這個根本原 因,我們就有克服它的一個更好的機會。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說明,在某些環境中癌細胞存在並且茁壯成長:體內環境高度酸性,氧 氣含量低和 周圍有過多的糖份。這些情況來自於 人們以吃肉為主,吃太多的糖份和精製碳水化合 物,並且沒有做足夠的運動。酸性環境使癌細胞 生長(事實上,癌細胞本身可以抽取細胞外的氫 離子或酸,以幫助它侵入周圍組織)。

高糖份或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刺激類似激素的因子助長癌細 胞,缺乏體育鍛煉造成身體循環慢,在體內氧氣不足的地方,癌細胞容易生長。那些已經積累了 太多有毒的污染物在體內或長期高度壓力的人群 (如在香港的大多數人)也有風險,因為它會損 害免疫系統,所有這些基本因素是我們在癌細胞 有機會生長之前可做的檢測,以及怎樣破壞癌細 胞的一些因素。

J: 有什麼新的技術用來檢測並治愈癌症?

S: 用於檢測癌症的標準方法包括X射線,掃描 (CT,PET和MRI)和超聲波。一個前途看好 的叫做「循環腫瘤細胞」(或“CTC”)的新 技術現已推出,並能在腫瘤一千倍小的時候更 早查出來。一個簡單的血液取樣送至在美國或 歐洲的遺傳實驗室,可檢測血液中少至1至2個 的癌細胞。

有關此技術的令人振奮的是,如果早期癌細胞 被檢測到,它可以為癌細胞的「敏感性」測試 細胞,其中這些癌細胞對大範圍的化療藥物, 草藥或營養補充劑進行測試,看看那種方式可 以殺滅它。這允許在仍然有足夠時間的情況 下,為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和補充治療方案的 設計。這是新一代的早期檢測的一部分,允許 採取疾病檢測和預防措施。

如果癌症已經形成,但還沒有擴散(1期或2 期),通常像外科手術,化療和放療的常規治療 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如果癌症已經擴散或轉 移到體內遠處(3期或4期),對於大多數的癌 症,常規治療是不夠的。病人不僅經常活得不 久,而且還要忍受化療的許多消極的副作用。 對於這些患者,結合最佳補充替代療法和最好的傳統療法的「綜合」療法,可能是一個更好 的選擇。舉個例子,只是通過改變飲食,乳腺 癌的存活率可提高達20%。增加運動可以減少 結腸癌的風險12-14%,而營養補充劑,無論 是通過口腔或靜脈注射,不僅可以減少一些化療的副作用,而且增加化療在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的有效性。熱療,將身體加熱到42攝氏度 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提高放射治療的效力高達 100%以殺死癌細胞。
由於只有少數腫瘤學家在營養,補充劑或補充 醫療接受過培訓,當你或你的家人必須面對癌症 時,打造您值得信賴的健康顧問團隊,以幫助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點很重要。重要的是要知 道,現實中總有比你所認知的更多的選擇。

陳俊傑醫生預防癌症的 十大生活秘訣

  1. 避免過度進食。當你7成飽就停。
  2. 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最好是有機和 自由放養的,動物脂肪攝取量低, 多吃植物和種子。 
  3. 避免垃圾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如薯 片、薯條和蛋糕。 
  4. 避免高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麵 包、麵條和白米飯。相反多吃蔬 菜、粗糧、糙米或藜麥更複雜的碳 水化合物。 
  5. 有規律地鍛煉,每天最好30分鐘。 
  6. 管理你的壓力和睡眠充足。如果你 的壓力水平非常高,而且影響到你 的健康或睡眠,可以經常打坐、氣 功或祈禱。 
  7. 每天必做的間歇性禁食。避免晚上7 點後吃晚餐,等到早上8點吃早餐。 這使身體有13小時禁食,有機會清 熱解毒,降低血糖水平和修復身體 細胞。 
  8. 避免飲用塑料瓶出來的水,並獲得 良好的濾水器,以減少每天塑料, 重金屬和污染物進入身體的程度。 
  9. 與您的醫生進行每年癌症篩查,對 女性來說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和乳 房檢查,男性進行前列腺檢查。如 果你已經50歲以上,預約大腸鏡 檢查。詢問你的醫生,看他們是否 能夠把你的血液送到歐洲或美國做 「循環腫瘤細胞」以做早期癌症檢 測。 
  10. 最後,保持積極的心態。放棄像憤 怒、怨恨、內疚和嫉妒等有毒的思 想,學會寬恕。 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 慣,使癌症難以在體內形成。

 

 

*Disclaime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provided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al, educational, and reference purposes and is not intend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or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advice. Always consult a qualified medical doctor or healthcare provider for any health-related concerns, 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or treatment plans.